科隆大教堂的花窗玻璃
他漫漫地繪畫著連自己也不滿意的人像設(shè)計草圖,開始后悔自己接下這一起案子。
對,傳世佳作。他回想起最初自己是因為什么而決定設(shè)計那面玻璃:就因為他覺得自己過去的作品生命都是短暫的。它們可能在畫廊懸掛一個月、在博物館掛半年,最多在某收藏家的家掛上十年、二十年。然而花窗玻璃是永恒的,它將會伴隨著教堂一直展示在那里。他70歲了,經(jīng)過半世紀(jì)的創(chuàng)作生涯,他已經(jīng)走到了該思考永恒的年華。他喜歡教堂,因為教堂本來就是永恒的場所。
但他不是教徒。他本人是一個無神論者,并不相信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也不忌諱向全世界表達(dá)這觀點。但他相信上帝創(chuàng)造了歐洲文化,包括他本人的行為舉措、觀看事物的方法,也是在基督教二千年薰陶下培養(yǎng)而成。所以在教堂里面,他依然能夠感受永恒,即使他不信神。這是他不收分文接下這項委托的原因。
由一個不信神的人去為這座德國最聞名的教堂──科隆大教堂設(shè)計花窗玻璃,可笑之至。或許他與大主教的分歧,就源于此吧。
人像設(shè)計草圖畫好后,他讓幾個相熟的朋友看了一下。朋友看見后驚嘆說,嘩,好美!而他則不屑地對每一個贊嘆者別咀,對這媚俗格外厭惡。他已經(jīng)了然這是一個失敗的嘗試。他無法接受這作品將在史冊上永遠(yuǎn)銘刻他的名字。
果然還是該放棄了嗎?他一邊想,一邊撥弄手上那幅 color chart 。那是他的舊作,畫布上工整地排列著數(shù)千款不同色彩的方塊。在這幅 color chart 移到一面玻璃上的時候,他心里一驚,就知道自己找到了答案。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又一次證實了巧合的奧妙。對他而言,巧合左右人生,但它終究不過是巧合而已。然而有人把巧合歸功上帝。他對此不置可否,畢竟每個人也有他理解世界的方法。但假若巧合來自上帝,那上帝就是這件作品的藝術(shù)家。
上帝就是這件作品的藝術(shù)家。凝視眼前的 color chart ,Gerhard Richter 如此思索。這就是科隆大教堂南端耳堂花窗玻璃應(yīng)有的模樣。除了這一模樣,他甚么都不要。
如今在這家最受游客歡迎的教堂里面,你還可以見到這幅高20米、由 11500 個方塊砌成的花窗玻璃。113 平方米的面積上,拼合著72種顏色。最適合參觀的日子當(dāng)然是陽光燦爛之日,這樣你就可以看見陽光穿透玻璃,把有「光之交響曲」美譽的七彩景象,投射到教堂那神圣的地板上。
2007 年,這件制作費高達(dá)370000歐元的作品揭幕。大主教 Joachim Meisner 沒有出現(xiàn)在開幕儀式上。他始終覺得花窗玻璃用人像設(shè)計比較好。教會說他未有出席,不是因為不滿意,只不過是出了差。也有人說較之于玻璃設(shè)計,大主教更不滿的是 Gerhard Richter 是個無神論者。事實是否如此,不得而知。
〔本文為真人真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