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引導我們?nèi)绾慰聪﹃?/h2>
一位好友來我家賞畫,看到這幅《它引導我們?nèi)绾慰聪﹃枴窌r對我說:“這畫,你被人悠忽了?!蔽一卮鸬溃骸皼]錯,你說得對。知道誰悠忽的嗎?”朋友一臉疑惑:“誰呀?”我哈哈大笑:“那個人就是我自己?!?/div>
?朱金石 《它引導我們?nèi)绾慰聪﹃枴?120×100cm 布面油畫 2007 朋友的評論,我一點都不見怪。我知道,在純抽象作品面前,很多人都會感到困惑,弄不明白畫作表現(xiàn)的是什么。我們習慣觀賞人物畫和風景畫,這些作品將自然界中的形狀或者圖像通過藝術手法表現(xiàn)出來,因此我們很容易看懂畫中的內(nèi)容。即使那些變形抽象繪畫,雖然造型偏離了實物,但我們還是能夠通過辨認扭曲的形體或者識別隱蔽的影子,將畫面與真實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但純抽象作品卻不是這樣,它通過別出心裁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我們從來沒見過的圖案,由此表現(xiàn)出藝術家的觀念或者感受。無論觀念還是感受,都屬于精神世界,與外部形象沒有直接關聯(lián),很難讓我們將其與有形世界進行類比。我最初接觸純抽象繪畫,也曾感到一頭霧水:這是藝術品還是裝模作樣的裝飾畫?它表現(xiàn)的是什么?如何才能看懂純抽象藝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研究,我逐漸意識到,了解藝術家的表現(xiàn)語言及其創(chuàng)作緣由,是弄懂純抽象藝術的先決條件。比如朱金石的純抽象藝術,它的表現(xiàn)語言由五個元素組合而成。
第一,厚繪畫。朱金石抽象作品的畫面上,有著厚重的油彩肌理。這種立體的肌理效果,打破了繪畫與雕塑之間的界限,在視覺上給人一種浮雕的感受。將繪畫從平面拓展到三維空間,起始于意大利藝術家盧西奧·方塔納(Lucio Fontana),他最為人知的藝術貢獻在于其創(chuàng)造的“劃破”畫布系列作品,這些作品將繪畫擴展到畫布背后的空間。而朱金石則是在畫布前面“開疆擴土”,他通過不同的肌理效果,在畫面上呈現(xiàn)出各式各樣的質(zhì)感造型。厚繪畫的質(zhì)感為繪畫語言增添了一種新的“語意”,即油彩的厚重感。
第二,筆觸。在朱金石作品的肌理上,可以看到姿態(tài)各異的筆觸,它們寬窄不一、深淺不同、或急或緩。這些在油彩上的筆觸借鑒了水墨的運筆章法,營造出動態(tài)的韻律感。與水墨筆觸相比較,油彩上的筆觸更顯立體感、更富有表現(xiàn)力。筆觸是朱金石內(nèi)心深處的“形跡”,它們將看不見的心理活動轉(zhuǎn)換成為視覺上的感受,表達出藝術家創(chuàng)作時的心境、思緒、或者情緒。
第三,時間。朱金石抽象作品上的油彩,在經(jīng)過一定時間之后會出現(xiàn)風干皺褶的現(xiàn)象,由此形成一種天然的條紋肌理。有些作品完成數(shù)年之后,畫布上的液體顏料仍然會滴流下來;還有的甚至漆塊從畫布上脫落,掉在畫框上。無論是漆皮起皺還是油彩滴落,這都是時間流逝的“形跡”。這些自然痕跡與人為筆觸交織在一起,呈現(xiàn)出一種天人合一的藝術效果。
第四,色塊。朱金石抽象作品的畫面上,繪有形狀各異的色塊??梢钥闯?,在色塊方面,他受到抽象表現(xiàn)主義先驅(qū)漢斯·霍夫曼(Hans Hofmann)的影響。不過,朱金石在借鑒前輩藝術的基礎上,豐富了色塊的表現(xiàn)力?;舴蚵纳珘K通常是單一色彩,并且色塊界線基本分明。而朱金石的一些色塊則是由幾層顏色疊加形成,他通過色塊上的筆觸痕跡或者色塊側(cè)面的厚邊,呈現(xiàn)出色彩組合的節(jié)奏感。此外,朱金石還吸收了傳統(tǒng)繪畫中“留白”的表現(xiàn)手法,在色塊之間留有空白,從而給作品帶來一種虛實相生、張弛相濟的感覺。
第五,畫名。抽象藝術家為畫作命名的方式各種各樣。有的選擇含義不清的名稱,比如“無題”;有的以作品色彩當作標題,例如“白色”;還有的以創(chuàng)作日期作為標注,譬如“某年某月某日”。這幾種命名方式故意隱藏抽象作品的含義,屏蔽了觀賞者的想象力。而朱金石卻恰恰相反,他的抽象作品名稱具有明確的含義,有些還帶有濃濃的詩意。這種命名方法可以激發(fā)想象力,有助于觀眾理解作品的寓意。
通過上述五個元素,朱金石創(chuàng)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藝術語言。這種藝術語言將傳統(tǒng)藝術精華融入當代抽象繪畫,在看似虛無縹緲的畫面之中娓娓訴說出真切的內(nèi)心感受,從而展現(xiàn)出一種富有詩意的抒情抽象。
了解朱金石抽象表現(xiàn)語言之后,我們再觀賞他的油畫《它引導我們?nèi)绾慰聪﹃枴?。這件作品以大面積紅色為主旋律,寬幅的色塊上面留下了快速有力的筆觸痕跡。在遒勁筆觸的襯托下,火焰般的鮮紅色展現(xiàn)出一股奮勇向前的力量。與此同時,黑色給作品注入了深沉的格調(diào),藍、綠雙色為畫面帶來浪漫的氣氛,而色塊上的漆皺又給人一種滄桑感。這件作品創(chuàng)作于2007年,那一年朱金石邁入了53歲。通過此幅畫作,朱金石表達了他對人生下半段的期許與展望。畫面上的感覺正如詩人李琦寫下的一段詩句:
變老的時候,一定要變好,
要變到所能達到的最好,
猶如瓜果成熟,焰火騰空,
舒緩地釋放出最后的優(yōu)美。
最后的香與愛意,
最后的,竭盡全力。

要變到所能達到的最好,
猶如瓜果成熟,焰火騰空,
舒緩地釋放出最后的優(yōu)美。
最后的香與愛意,
最后的,竭盡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