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精品精品,首页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免费,91精品国产现在观看,在线观看日本免费a∨下

    1. 2018北京獨立藝術空間調(diào)查(二)

      文:周婉京 2019年5月14日 專欄 ?周婉京
      此文出自研究者、藝評人周婉京的《2018北京獨立藝術空間調(diào)查》報告。文章抽樣選取了15家2018年活躍在北京藝術界視野中的獨立空間,主要分布在三個區(qū)域:東城區(qū)二環(huán)以內(nèi)、798及草場地藝術區(qū)、公寓空間及實踐。我們將分三部分進行刊登,下文是798及草場地藝術區(qū)的獨立藝術空間調(diào)查全文的第二部分。
      ? 什么是替代空間?
       
      1980年,英格麗德·斯西(Ingrid Sischy)曾針對替代空間提出質(zhì)疑:“為什么替代?替代什么?為了誰?”如今再看這三個問題,雖顯得老生常談,但面對時下中國內(nèi)地替代空間創(chuàng)建的熱潮,這個問題又不得不問。光是2018年一年,北京就多了6家非營利藝術空間,其中3家是藝術家發(fā)起的實驗空間,這番光景不禁令人想起上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在紐約紅極一時的替代空間(alternative space)。
      在勞倫·羅薩蒂(Lauren Rosati)主編的《替代的歷史:1960-2010紐約藝術空間》中,共計收錄了140個藝術家自行運營的藝術空間資料。據(jù)該書統(tǒng)計,這些空間最活躍的時間是20世紀60年代-70年代,恰恰是與60年代以降紐約藝術品交易的勃興以及1972年水門事件引發(fā)的民眾對聯(lián)邦政府的不信任有關。由藝術家自發(fā)組織的替代空間,替代的既是主流機構(gòu)的博物館和商業(yè)畫廊,也是在以新的空間滿足藝術家的需求,給予其不能公開展覽的作品以機會——彼時,紐約的替代空間之所以具有“替代”性,正因為它們是“藝術家的空間”。
      ? 為藝術家發(fā)聲的北京獨立藝術空間
       
      時至今日,“替代”早已變成一個廣泛普及的詞匯,甚至有些濫用的嫌疑。自媒體時代的每個個體都有展示自己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未必跟藝術有關。與此同時變得陳腔濫調(diào)的還有“先鋒”“實驗”“前衛(wèi)”等字眼,這讓打著這些旗號出現(xiàn)的獨立藝術空間顯得既順應時局又不合時宜。每逢有新空間出現(xiàn),獨立藝術空間創(chuàng)立的初衷、存在的原因就會被再次問及。那么,這個“時”究竟出了什么問題?本文探討的正是這些獨立藝術空間所要共同面對的“時”——小到“2018”,大到整個時代,希冀通過一個橫截面式的調(diào)查,讓不同空間面對這個問題的處境和方法一并浮出水面。
       
      然而,2018年的北京不比1980年的紐約,北京的空間不完全是由藝術家創(chuàng)立的,也不過分強調(diào)“替代性”,卻承擔著為藝術家發(fā)聲的責任。在中國內(nèi)地一線城市的獨立藝術空間群聚地中,北京因其空間總數(shù)和形式多樣的實踐而引人注目。到目前為止,北京地區(qū)的非營利藝術空間將近20家。
      本文抽樣選取的15家皆是2018年活躍在北京藝術界視野中的獨立空間??v觀這15家空間,它們的空間位置主要集中在三個區(qū)域:1.東城區(qū)二環(huán)以內(nèi):箭廠空間、Salt Projects、I:Project Space;IFP激發(fā)研究所、掩體空間、的|藝術中心。2.798及草場地藝術區(qū):泰康空間、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PPPP空間、緩存空間、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空間)、錄像局(北京)。3.公寓空間及實踐:外交公寓12號、車庫實驗藝術空間、居民樓研修。
      泰康空間 
       
      創(chuàng)辦時間 
      2003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泰康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唐昕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季度展覽”:1. 《制性造別》;2. 《日常與革命:黃山、廬山的兩種風景》;3. 《家中的攝影班:星期五沙龍1977-1980》;4. 《戀舞神曲》
      “日光亭”項目:1. 《今天應該很高興》;2. 《登錄舒適區(qū)?》
      “露臺”項目:1. 《仲夏花園》2.《泛音》
      參觀方式 
      周二至周六10:30-17:30 
       
       
      PPPP空間
       
      創(chuàng)辦時間 
      2018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梁半、呂智強、楊俊嶺、周姜杉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1. 《信息中的鬼魂》;2. Kim Laughton:DRIVING RANGE;3. 《CAPTURE 探虛捕實》
      參觀方式 
      周三至周六12:00-18:00,周末12:00-20:00
       
       
      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
       
      創(chuàng)辦時間 
      2012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林杰明(James Elaine)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1. 劉符潔《一種偶然》;2. 耶蘇、張嗣雙個展《平行小說》;3. 劉冬旭《感知形狀》;4.史帝文·格萊多個展
      參觀方式 
      周四至周日11:00-18:00,其他時間需要預約
       
       
      緩存空間
       
      創(chuàng)辦時間 
      2016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張禧納、吳小軍、傅鐳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1. 《待工:Waiting for Work》;2. 《緩存拉圖爾》;3. 戴陳連《聲斷已隨風》;4. 王煒《詩劇朗讀》;5. “緩存視點”放映項目分期播放的王兵、毛晨雨、鄒雪萍、艾未未等人影片;6. 姚清妹獲得藝術家駐留并完成項目《一次彩排》;7. “哈倫·法羅基(Harun Faroki):圖像搏擊者”的系列放映與研討會
      參觀方式 
      不定期舉辦公共活動(放映時間一般為周三和周五)
       
       
      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空間(北京)
       
      創(chuàng)辦時間 
      2018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拔起頭發(fā)飛翔——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王兵&薛冰收藏展》
      參觀方式 
      周二至周六11:00-17:30,日常參觀采用電郵預約制
       
       
      錄像局(北京)
       
      創(chuàng)辦時間 
      2012
      創(chuàng)始人/負責人
      陳侗
      2018年主要策劃項目 
      繼續(xù)藝術家“建檔”:2018新建檔了12位藝術家的影像資料;并進行藝術家作品資料增補;舉辦放映與研討會
      參觀方式 
      周四至周日12:30-18:30
      與東城區(qū)二環(huán)內(nèi)不同,798和草場地的藝術空間呈現(xiàn)出另一番面貌,因其處于畫廊為主的北京核心藝術區(qū),高租金、高物業(yè)費、高生活開銷都令一些非營利空間望而卻步。如果說1980年到1990年這十年見證了798廠作為北京第三無線電器材廠的衰落,那么時至今日,又不知更迭了多少代興衰。798藝術區(qū)已不再是2002年左右的藝術家工作室、畫廊的群聚地。草場地最早作為798藝術區(qū)的“替代”和“延伸”,解決了許多原本駐扎在798的藝術家和畫廊的燃眉之急。
       
      反觀如今能夠在798與草場地落腳的藝術空間,它們往往是以民營資本作為后盾的非營利藝術空間,它們擁有穩(wěn)定的資金來源,例如泰康空間和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空間)。錢多錢少,直接影響了展覽的規(guī)模和作品的呈現(xiàn)方式,從這一點區(qū)分著“非營利空間”和“獨立藝術空間”,前者在處理“錢”上顯得更加從容不迫。
      ? 泰康空間的15年實踐
       
      在泰康空間2018年的實踐中,展覽形式依舊分為三個類別:“季度展覽”(4個展覽)、“日光亭”(2個展覽)和“露臺”(2個展覽)?!凹径日褂[”針對的是美術史線索、歷史敘事結(jié)構(gòu)的反思,而后兩者“日光亭”和“露臺”可以被視作是該空間為年輕策展人、藝術家設立的試驗場。
      其中,“制性造別”作為2018年泰康第一個季度展覽引起了熱議,11位/組藝術家和團體的展覽以性別論述為主題,牽引出了許多植根在現(xiàn)代中國社會思維方式內(nèi)部根深蒂固的東西,例如:男與女的二元對立,父權(quán)社會的行為規(guī)范與操作,以及女性擁有話語權(quán)之后給男性執(zhí)政者帶來的閹割焦慮等。
      從這個展覽可以看出泰康空間在處理現(xiàn)代性“遺產(chǎn)”上的能力,上述的諸多矛盾看似體現(xiàn)在當代藝術的創(chuàng)作中,實則也是這個時代的普遍問題。有趣的是,與展覽“制性造別”同期,廣州方所書店舉辦了法國女作家瑪麗·達利耶塞克(Marie Darrieussecq)的“Me Too運動”講座,她以“女性身體”為例,談論到人工智能和數(shù)碼監(jiān)控對人之異化的催生。如果這不是巧合,那這恰巧可以說明“制性造別”成功捕捉到了“Me Too”背后的焦慮和緊迫感,事實的確如此,它在某種程度上預示了2018年之后席卷中國內(nèi)地的“Me Too”思潮。
       
      同時,2018年是泰康空間成立15周年,見證了中國當代藝術圈一個明顯的改變——資本的強勢介入。尤其是2009年之后,許多民營或私人美術館的開辦、國際畫廊入駐香港等現(xiàn)象都證明著資本的強勢。泰康空間的總監(jiān)唐昕認為,泰康空間致力于彌補藝術家們無法實現(xiàn)的想法,彰顯那些被資本忽略的瘋狂的生命力。
      15年中,2009年是泰康空間的轉(zhuǎn)型之年,它在2009年搬離798,喬遷草場地。隨著這次搬遷,泰康空間的理念也變成了“追溯與激勵”,“追溯”的是美術史,“激勵”的是年輕藝術家,這一點在泰康空間現(xiàn)今的三個展覽板塊的分配上均有體現(xiàn)。
      2018年末,泰康空間的日光亭項目“登錄舒適區(qū)?”展出了林奧劼作品《日光亭海報》。這件作品來源于年輕藝術家的一個期望——林奧劼在廣州美院讀書時就聽聞泰康空間的“51平方米”項目,可惜未能參加。他的作品將自己的希望制作出來,這件作品也從側(cè)面印證了泰康空間對年輕藝術家的影響。
      ? PPPP空間:關注新媒體領域的創(chuàng)作實踐
       
      同樣對年輕一代討論的數(shù)字、網(wǎng)絡、新媒體領域多有關注的實驗空間——PPPP空間由梁半、呂智強、楊俊嶺、周姜杉共同創(chuàng)辦,在2018年正式落戶草場地256號灰色辦公大樓306。
      這個空間曾經(jīng)是藝術家梁半的工作室,梁半覺得不如切出一部分來做空間,專做影像有關的展示。因其深藏在256號院內(nèi),而且位于“三北建筑工程公司”的三樓,絕少會有“過客”意外撞入這個空間,前來參觀的人基本都是經(jīng)朋友介紹而來。
      同時,PPPP的“替代性”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它作為獨立藝術空間替代了美術館及商業(yè)空間;其二,它的創(chuàng)始人們用展覽之外的空間延伸了實體空間——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周姜杉在2019年春節(jié)發(fā)起了“屏幕間Art Moments朋友圈藝博會”,實現(xiàn)作品銷售之余也吸引了流量,以此替代著實體的博覽會;另一位創(chuàng)始人呂志強則連通了草場地的兩個替代空間,他在2019年初于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舉辦個展“長路漫漫”,這個展覽的策劃人正是望遠鏡的創(chuàng)始人林杰明(James Elaine)。
      于此,替代空間之間的聯(lián)動也就不言自明了,這種互文性可以是“綿長”的,正如林杰明在展覽前言中引述藝術家的話:“我似乎是在生命之路上兜兜轉(zhuǎn)轉(zhuǎn)才最終抵達這次展覽…….長路漫漫,時間綿長?!?/div>
      ? 緩存空間:做一些無用的、邊緣的東西
       
      表面上看,2018是獨立藝術空間的迸發(fā)之年,但許多空間實際上都在2015年左右成立,經(jīng)歷了兩、三年的積累之后,開始悄悄“發(fā)力”。在798藝術區(qū)中,2016年10月成立的緩存空間便是其中一例。這個空間的創(chuàng)始人是張禧納、吳小軍和傅鐳,其中張禧納是出資人,吳小軍和傅鐳是空間負責人。緩存空間是由傅鐳過去的工作室改造而成。吳小軍和傅鐳作為項目策劃,談到他們在798成立空間之初,整個798藝術區(qū)內(nèi)共有300多家藝術商業(yè)機構(gòu),卻沒有一間獨立藝術空間。他們認為,畫廊幾乎已經(jīng)完成了其歷史使命,現(xiàn)在應該“退場”了。
      取而代之的是,獨立藝術空間的“出場”。吳小軍和傅鐳強調(diào),與商業(yè)藝術空間自說自話的展覽前言相比,“行動和現(xiàn)場”才是最重要的。2016年底,緩存空間舉辦了它的第一個項目——“待工:Waiting for Work”。之后,緩存空間策劃了“緩存視點”放映項目,其中有一場放映了艾未未的影片《人流》,當時到場觀影的人數(shù)高達250人,雖然艾未未的影片只放映了一半,但觀眾的熱情卻絲毫未減。能有這么多人來觀展,這一點讓緩存空間始料未及。吳小軍說,緩存空間所“緩存”的正是一些無用的、邊緣的東西,但通過緩存這種行動,能讓大家聚到一起,這是最開心的。
      傅鐳認為,緩存空間更像策展人奧布里斯特所言是一個為了發(fā)展替代模式而采取的是行動、即興、靈活、短暫、無界、游擊式的空間。通過這類行動開辟的空間就是反抗主導體制和過度資本,也更像是一個“臨時自治區(qū)”。
       
      吳小軍和傅鐳二人原本就是藝術家,他們認為獨立藝術空間的價值在于它無可取代的實驗性,以及它對社會問題的控訴或抗爭。眼下,他們認為中國當代藝術家要“相互自救”,吳小軍說:“我們?yōu)樗囆g家提供服務,我們就需要從藝術家變成‘服務員’。緩存空間的目標逐漸清晰,探討的社會議題更加顯影。我們現(xiàn)在只做‘與社會有摩擦感’的項目?!睂嶋H上,緩存空間從2016到2018年底完成的六個藝術項目,內(nèi)容皆與工人、勞動、行動、組織有關。即便某些關鍵詞在被討論時,容易觸碰到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管控,他們對此采取的是一種“打游擊”的回應,他們說,目的只有一個:“把項目做成,把行動完成。”
      經(jīng)過兩年的運行,緩存空間也召集、聚合了周邊許多同道中人。就近期舉行的 “哈倫·法羅基(Harun Faroki):圖像搏擊者”放映與研討會,這場活動幾乎聯(lián)動了他們身邊所有的朋友,合作的對象包括歌德學院和中間美術館。兩位創(chuàng)始人驕傲地說,他們的法羅基資料是國內(nèi)最全的。他們不只研究法羅基,還把法羅基所倡導的“Verbund”(協(xié)會、同盟會、一體化)概念付諸行動——“在反抗資本主義的掙扎之中,抵抗的行動應該被有策略地使用,而不是簡單被用作對于主流權(quán)力話語的回應?!狈_基將這種共生和敵對的相互關系稱為“Verbund”,無巧不巧,這種關系也體現(xiàn)在緩存空間對798藝術區(qū)的反思上——如何在一個商業(yè)區(qū)域內(nèi)做一些不被利益挾持的實驗?如何以一個獨立藝術項目引發(fā)更多的討論?
      ? “老朋友”落戶798
       
      2018年末,798藝術區(qū)迎來了一個新的“老朋友”——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北京空間)在797東街落戶。
      由此一來,新世紀就擁有了與上?!俺厣纭边b相呼應的北京據(jù)點。北京空間目前只舉辦了開幕展“拔起頭發(fā)飛翔”和“莊輝:公元前1650年”兩個展覽,尚未發(fā)展出自身的展覽線索。北京空間亦不似上??臻g“池社”那般有明確的歷史脈絡(池社是由張培力、耿建羿等人在1986年創(chuàng)立的藝術團體),反倒更像是一個藏家、藝術家與朋友日常會晤的社交場所。
      新世紀2018的動態(tài)中,值得關注的是“新藝向”項目。該項目在過去一年中先后資助了7家獨立藝術空間,包括:錄像局、望遠鏡藝術家工作室、箭廠空間、上午藝術空間、馬丁·戈雅生意、IFP激發(fā)研究所及石米空間。
      本文特別致謝受訪者(排名不分先后):
      王衛(wèi)、何穎宜(Rania Ho)、富源、韓馨逸、胡偉、黃靜遠、馮兮、彭曉陽、夏彥國、游飄、爍琪、王將、梁半、周姜杉、胡慶泰、張新軍、范西、吳小軍、傅鐳及泰康空間。
       
      參考文獻:
       Sischy, I. 1980. “Artists Respond to: Is the Alternative Space a True Alternative”, Studio International, Vol. 195, No. 990. P. 72-3.
      備注:2018年創(chuàng)建的6家藝術空間分別指:的|藝術中心、PPPP空間、新世紀當代藝術基金會空間(北京)、車庫實驗藝術空間(外交公寓A區(qū)四號樓車庫)、居民樓研修,以及目前已停止運營的紋身店實驗藝術空間。
       Rosati, L. Alternative histories: New York art spaces, 1960-2010, The MIT Press, 2012. P. 15-20.
      備注:北京非營利空間中亦有諸如金杜藝術中心、三影堂藝術中心、林冠藝術基金會這類運營模式更傾向于美術館類型的案例,因其擁有購藏作品或票務收入的成分,暫不列入本文討論的范疇。
      參見Thomas Elsaesser與Alexander Ablerro發(fā)布于e-flux第59期的關于法羅基的對話“一個為不再可見創(chuàng)建的框架” 。(https://www.e-flux.com/journal/59/61111/farocki-a-frame-for-the-no-longer-visible-thomas-elsaesser-in-conversation-with-alexander-alberro/刊載時間2014年11月,查閱時間2018年12月)。

      熱門關鍵詞

      訂閱hi郵件

      訂閱hi郵件

      恭喜您,已經(jīng)成功訂閱!
      HIART將定期發(fā)送最新咨詢至您的郵箱,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jié)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nèi)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gòu),內(nèi)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nèi)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diào)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quán)威性的實用數(shù)據(jù)信息,并在年末總結(jié)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chǎn)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jīng)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jīng)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nèi)栽谂ψ龅奖M善盡美。

      聯(lián)系我們:

      郵箱
      編輯部:
      info@hiart.cn
      展訊郵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郵箱:
      zhaopin@hiart.cn
      電話
      編輯部:
      010-59756811
      廣告部:
      010-59756811

      關于Hi藝術

      《Hi藝術》創(chuàng)刊于2006年9月,集結(jié)全球前沿的藝術信息、擁有專業(yè)的市場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訪內(nèi)容,日常以十多個專業(yè)的欄目為架構(gòu),內(nèi)容豐富而富有層次,全面而條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讀性的當代藝術媒體平臺。

      《Hi藝術》的內(nèi)容在堅持可讀性基礎之上強調(diào)原創(chuàng)性,每次都力求為讀者提供權(quán)威性的實用數(shù)據(jù)信息,并在年末總結(jié)當代藝術的年度發(fā)展概況,產(chǎn)生 “指標藝術家”、“指標拍賣行”和 “指標畫廊”。該系列歷經(jīng)錘煉與市場檢驗,正逐漸成為當代藝術投資的首選參考媒體。

      今天的《Hi藝術》在時間的累積、新老客戶的實用建議以及自身經(jīng)驗的不斷增長下,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版式都在不斷完善中,追求進步的腳步也從未停止,我們?nèi)栽谂ψ龅奖M善盡美。

      雜志訂閱熱線: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節(jié)假日除外)
      微信訂閱:
      微信號:hiartmimi (可享會員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