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熱鬧

好在在這個馬歇爾·麥克盧漢描繪的世界里,是絕不會讓一個人輕易就耐受住刺激的。所以,世界杯來了。自98年世界杯和02年歐洲杯以來,每屆都興致高昂地喝酒熬夜。而作為一個從小就四體不勤的人,今日與體育之間的關(guān)系,也就是在這個時段里動動眼動動嘴罷了。正所謂偽球迷也。偽球迷們或是湊熱鬧找個聚眾玩樂的借口,或是怡情傷身地博個彩頭,再或者是姑娘們純粹想看看精壯的漢子,似乎都不過是為了享受一場夏天的游戲而已。然以己度人,以上的理由實在不能充分解釋我從一個對足球全提不起興趣的人如何變成了定時的忠實觀眾,而最初的契機模模糊糊也記不清楚,努力追溯一番方覺細思恐極——選擇不看熱鬧和選擇看熱鬧,決定權(quán)原在這場熱鬧手里。
這確實顯得像是把《娛樂至死》的某句話生吞活剝照搬了來,可每次看到球場上對壘的球員那些大理石雕塑般的胸肌屁股,胳膊大腿與觀眾席上前凸后翹的女球迷們時,總不可避免地聯(lián)想起美劇《斯巴達克斯》。羅馬帝國給它的子民們發(fā)明了角斗士表演,F(xiàn)IFA給我們發(fā)明了世界杯,在系統(tǒng)的運轉(zhuǎn)中,作用似乎沒什么兩樣。
又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談2012年12月《紐約郵報》關(guān)于被地鐵碾壓致死的韓國人的封面報道事件的文章。在受害者即將死亡之前,自由攝影師阿巴西拍下了那個瞬間。照片上了封面,報紙也自然暢銷,接下來的輿論也尖銳地指向了攝影師與媒體的道德。但其實我能理解攝影師與媒體在那時的選擇,媒介即世界的這套系統(tǒng)里,追求更勁爆的信息,吸引更多的眼球是必然的法則,至于其他,不過是每個具體的個人需要去面對的問題。對于這次攝影報道的義憤填膺地道德審判,與熬更守夜在電視機前足之蹈之地為世界杯吶喊助威,運轉(zhuǎn)的法則其實一般無二。
當熱鬧起來時,看與不看,看了要如何,不看又如何,我委實又虛無起來了。特別是,在這個國家里,我們又這么愛看熱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