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辰 十周年只是一個起點
率先開始的“花花世界——七零八零的新銳藝術(shù)”單元共上拍43件作品,24件成交。已經(jīng)在拍場回蕩多時的“理性”二字亦光顧到新銳藝術(shù)家身上:已獲認可的藝術(shù)家基本都順利成交,初入拍場且作品不夠出彩者則遭遇滑鐵盧。其中,陳可2005年的作品《花花世界》以70萬人民幣落槌,成為本單元最高單價作品,王光樂2002年的《耗子》以45萬位列第二,UNMASK小組的《無影者》雕塑以38萬成為季軍。三件作品皆為現(xiàn)場買家競得(購得王光樂作品、手持105號號牌的現(xiàn)場買家,同時以120萬拍下忻東旺的《適度興奮》,以30萬拍下何多苓的《女同學》,趣味之龐雜令人詫異)。
周春芽、毛旭輝持續(xù)穩(wěn)定
當代部分,周春芽和毛旭輝延續(xù)了在誠軒的穩(wěn)定表現(xiàn),周春芽2011年的新作《致春天》以600萬落槌,成為全場最高單價作品,表明了市場對他的堅定信心,而他1984年的素描作品《十二月》被王薇以52萬的落槌價拿下。毛旭輝2002年的《倒立的灰藍色半把剪刀》和《剪刀和小區(qū)樓房?冬日》被同一位現(xiàn)場藏家(號牌為393)分別以52萬和150萬的落槌價拿下。另外值得一提的則是,劉小東2000年的紙本丙烯作品《沒辦法之二》以50萬落槌,周鐵海2005年的《利拉》以20萬落槌。華辰的表現(xiàn)似乎讓看客們窺到金融動蕩下拍賣公司的某種生存策略,高標的作品成交就能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就在同一天晚上,中國嘉德拍賣“大觀——中國書畫珍品之夜”專場以10.73億人民幣收槌,成交率為68%——近現(xiàn)代書畫行情依舊保持平穩(wěn),但古代書畫似乎經(jīng)歷劇烈震蕩后正走入下滑的趨勢,業(yè)界一直盼望的板塊輪動或?qū)l(fā)生。但就11日的誠軒和13日的華辰來看,如何吸引資金進入現(xiàn)當代板塊,成為各拍賣公司的挑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