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虛薄”的繪畫突破當代藝術中的美學困境
夏可君認為這些繪畫并不是他哲學思考的圖注,而是從美學以及藝術的角度能幫助處于困境中的哲學思考。在藝術中,繪畫是一切藝術之母。只有對本土繪畫形式有了深刻認識,才能推動各種當代藝術形式例如電影、錄像、攝影等兄弟門類的發(fā)展。而元典美術館館長、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梁克剛也認為,水墨作為本土藝術形式,相對于裝置、影像藝術,在筆、墨、紙的呼吸關系上更加自然。如今西方已經(jīng)習慣了中國藝術家的波普符號、中國符號,但我們應該有真正的美學建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照搬挪用。
本次展覽也得到了眾多哲學界學者的響應,并作為中西方哲學對比討論中的重要藝術思考環(huán)節(jié)。作為即將在北京外國語大學召開的“莊子國際會議”的平行展覽,北京大學著名漢學教授顧彬、詩人俞心樵、音樂家龔琳娜都欣然出席了展覽開幕式,顧彬與俞心樵都現(xiàn)場朗誦了詩歌、龔琳娜也做了精彩現(xiàn)場演出。梁克剛表示本次展覽可能會進一步做巡回展覽,包括南通美術館在內(nèi)的多家外地美術館正在積極與元典洽談,如果順利將會移師全國進行巡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