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春曉代表70后發(fā)聲:質疑是一種方法
繼今年8月杭春曉為《大周末Hotspot》四周年慶典策劃的首屆“城市趣味”明星名人當代藝術推薦收藏展后,雙方又再次攜手促成了此次“重新定義:70后藝術中的質疑精神”群展。據主辦方《大周末Hotsopt》透露,明年將更多涉足藝術領域,近兩次展覽的策展人杭春曉將幫助這家時尚媒體實現跨界藝術的野心。
相較上次為《大周末Hotsopt》度身定制的展覽,杭春曉認為此次的“重新定義”的出發(fā)點是從自己理解的幾個角度來重新審視70后藝術:第一,既然是重新審視70后,首先是從以習慣中判斷的“青春殘酷”和“卡通”兩種理論體系中去挑選藝術家,把之前審視的結果挑出一、兩個方向出來;除此以外,70后也有觀念性、抽象的藝術,比如王光樂;還有比較強調語言作為視覺存在經驗存在的屠宏濤和康海濤;強調視覺理性的李暉和管勇。從這幾個角度,杭春曉選擇了王光樂、王頡、尹朝陽、李暉、李繼開、屠宏濤、康海濤、管勇八位自己熟悉的70后藝術家,共30多件作品。展覽質量堪稱上乘,且多為2011年新作,但由于缺乏突出的特點,并未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自然也成了展覽的軟肋。
杭春曉強調“重新定義”并不代表價值判斷,也不是為了定義70后藝術,而是想揭示此前不被大家談論的70后藝術家的某種感覺,這種感覺和70后藝術家的生存體驗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展覽畫冊中,杭春曉為了擴張這種生存體驗,請來其它領域中的人物與藝術家進行對話。當被問及“質疑精神”具體所指時,杭春曉說:質疑精神不是具體質疑什么,質疑是一種方法,是把不管是對還是錯的答案懸置起來,關注點放在答案何以產生上。如果說具體要質疑什么,是把質疑做成了簡單的否定,背離了真正的質疑。但以七十年代出生來劃分一個藝術家群體,這本身也是值得質疑的。
杭春曉強調“重新定義”并不代表價值判斷,也不是為了定義70后藝術,而是想揭示此前不被大家談論的70后藝術家的某種感覺,這種感覺和70后藝術家的生存體驗是密切相關的,所以在展覽畫冊中,杭春曉為了擴張這種生存體驗,請來其它領域中的人物與藝術家進行對話。當被問及“質疑精神”具體所指時,杭春曉說:質疑精神不是具體質疑什么,質疑是一種方法,是把不管是對還是錯的答案懸置起來,關注點放在答案何以產生上。如果說具體要質疑什么,是把質疑做成了簡單的否定,背離了真正的質疑。但以七十年代出生來劃分一個藝術家群體,這本身也是值得質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