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鋒斂銳,這次在偏鋒看一場具象繪畫群展
7月18日下午,以抽象展覽擅長的偏鋒新藝術空間首次推出具象繪畫群展“藏鋒斂銳”,展出藝術家尹朝陽、倪軍、宋琨、康海濤、章劍、周文中、齊星、陳卓、江山春等學院精英化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個案,重新討論“具象”繪畫在當下的多種可能性。

“藏鋒斂銳”偏鋒新藝術空間展覽現(xiàn)場
盡管在觀念盛行的當下,討論具象繪畫聽上去已然是一個“過時”的話題,然而事實上,具象繪畫始終具有不衰的生命力,尤其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寫實作品始終占領著當代藝術的高地。在此次展覽現(xiàn)場的作品中,不同年齡的藝術家、風格與路徑各異的具象繪畫探索同時呈現(xiàn)。

尹朝陽《白山》50x70cm 布面油畫 2019

康海濤《白浪》77×106cm 紙本油畫 2006

章劍《后海系列》250×200cm 布面油畫 2011
尹朝陽、康海濤、章劍把外部的風景與內在的情感、情緒,以及繪畫過程中的身體體驗融匯、扭結在了一起,把實在的風景轉換成一種心理的情境;倪軍從繪畫史的經(jīng)驗出發(fā),把十九世紀外光繪畫的趣味投射到他所面對的眼前事物與精神世界中;宋琨、陳卓則把學院寫實的風格和技法運用在了象征性的人物形象和物像關系中,以此趨近著一種超驗的精神性。

倪軍《三大螺》60x80cm 布面油畫 2019

宋琨《被禁錮的身體6號》45x60cm 布面油畫 2019

陳卓《月的魔法》45×40cm 布面油畫 2019
周文中反其道而用之,用可識別的形象構建了一個非現(xiàn)實的空間,進而把畫面變成了一個表現(xiàn)與戲劇的場域。齊星、江山春則高度細致地描繪著眼前的實在,用一種極度自然主義的眼光和手法帶領我們觀看著現(xiàn)實中的每一個不自然的細節(jié)。
事實上,我們很難用“具象繪畫”這一標簽將這些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總結為同一種創(chuàng)作傾向,他們只是以較容易識別的形象進行著對技法、敘事抑或某種觀念的探討。

周文中《躬》190x250cm 布面油畫 2017

齊星《馬背上的朋克》250×250cm 布面油畫 2017

江山春《朗》直徑60cm 布面油畫 2019
在評論人鮑棟看來,在中國自己的美術歷程中,“具象”概念的經(jīng)歷雖與西方不同,但也足夠復雜。它的提出不是為了針對“抽象”,而是為了既區(qū)別于早已拋棄掉再現(xiàn)性、形象性的當代藝術,也區(qū)別于固守在單一風格合法性中的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
對于今天的中國,它又包含著一種警惕“國際潮流”而返求自身百年美術傳統(tǒng)的意味。在這個意義上,概念已經(jīng)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如何面對我們共同的經(jīng)驗。如果我們暫時無法給出更確切的命名,那么或許可以從“具象”出發(fā)來討論出那些始終無法繞過的經(jīng)驗與歷史。

“藏鋒斂銳”偏鋒新藝術空間展覽現(xiàn)場

“藏鋒斂銳”偏鋒新藝術空間展覽現(xiàn)場
展覽將持續(xù)至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