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屆倫敦弗里茲藝博會概況預覽
10月11日至14日,2012年第十屆倫敦弗里茲藝博會——國際最頂端當代藝術博覽會——于倫敦攝政王公園(London’s Regent’s Park)舉辦。來自35個國家的展商名單在弗里茲藝博會國際化進程和展會定位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倫敦弗里茲精心挑選了175家具有前瞻當代藝術思維的畫廊,并展示由展商代理藝術家提供的超過1000件的新作品。同時,今年的展場依然是由建筑師Carmody Groarke設計的臨時封閉建筑。
第十屆倫敦弗里茲藝博會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向2001年之后成立的畫廊開放的“焦點”(Focus)部分,以展示每家畫廊的三位藝術家。其實,在今年5月4日至7日的紐約弗里茲藝博會中,“焦點”部分便已被首次引進并使用,如今,在策展人Rodrigo Moura和Tim Saltarelli的推薦下,倫敦弗里茲“焦點”部分共選中25家畫廊。
與倫敦弗里茲同時舉行的,還包括一個從藝術史角度觀察當代藝術的藝博會——弗里茲繪畫大師作品展(Frieze Masters),這兩個藝博會的交叉互補使得倫敦成為國際藝術受眾的焦點。
弗里茲項目(Frieze Projects)
“弗里茲項目”是每屆弗里茲藝博會邀請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獨特項目,在今年的倫敦弗里茲中,Sarah McCrory負責該項目,并得到Emdash基金會的支持。Thomas Bayrle,、Asl? ?avu?o?lu、 DIS雜志、 Grizedale藝術小組和陽江小組、Joanna Rajkowska五組藝術家受任為倫敦弗里茲創(chuàng)作特定的作品,并最終進行一次對于藝術作品使用價值的檢驗。
弗里茲影像(Frieze Film)
該項目是藝術家根據倫敦弗里茲的要求而創(chuàng)作影像作品。在Sarah McCrory的策劃下,Bertrand Dezoteux、Patricia Esquivias、Jimmy Merris、John Smith、Wu Tsang和Nana Oforiatta-Ayim五組藝術家以歷史和記憶、個人和集體為理念,以個體敘事和建構、建筑和地點為主題創(chuàng)作想象旅程、虛構事件和浪漫關系。
弗里茲論壇(Frieze Talks)
2012倫敦弗里茲邀請到國際知名藝術家、制片人、策展人和文化評論人Brian O’Doherty、Tino Sehgal、Sturtevant、Lynne Tillman、Marina Warner和John Waters作為論壇嘉賓。作為弗里茲藝博會的日常項目,弗里茲基金會和弗里茲雜志編輯Dan Fox、J?rg Heiser、Jennifer Higgie分別出席和規(guī)劃了“弗里茲論壇”。
雕塑公園(Sculpture Park)
2012倫敦弗里茲雕塑公園由約克郡雕塑公園項目主管Clare Lilley親自規(guī)劃,并且將國際知名大師公共規(guī)模的雕塑統(tǒng)一為一次罕見的作品組合。這也是弗里茲藝博會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戶外雕塑作品展示,并且得到y(tǒng)oox.com的支持。
Lilley在作品選擇上以作品在國際上受廣泛歡迎為標準,其中包括新興藝術家:Hemali Bhuta、Andreas Lolis、Damián Ortega、Maria Zahle,其余的藝術家則包括:Adip Dutta、Hans Josephsohn、Yayoi Kusama、Liversidge、Michael Landy、Peter Jean-Luc Moulène、David Nash、Simon Periton和Alan Kane、Anri Sala、Thomas Scheibitz、William Turnbull。
家庭空間(Family Space)
“家庭空間”單元靈感更多的來源于“弗里茲項目”。工作坊和一系列教育活動通過與任天堂等游戲公司合作,以3D藝術教育游戲的形式向家庭或參觀者開放。
關于中國
在今年的倫敦弗里茲藝博會中,長征空間和維他命空間也出現(xiàn)在了展場中。
B7展位的長征空間此次帶來了陳界仁、劉韡、沒頂公司、汪建偉、徐震、楊少斌、展望、張慧作品,包括沒頂公司最新發(fā)布的雕塑系列“玩”、布藝系列“蔓延”及油畫系列“光源”;劉韡“九霄”系列油畫作品;楊少斌“紅色”主題中的重要作品;張慧“空地”個展中詮釋“物性之物”哲學觀的代表作,另有陳界仁《帝國邊界I》、汪建偉《飛鳥不動》、徐震《饑餓的蘇丹》、展望《假山石No. A39》等作品。參展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映射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軌跡。這些藝術家突破了視覺與感知的邊界,在作品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創(chuàng)建了不同的鏈接可能。
E6展位的維他命空間則帶來白雙全“左&右 藍&天”個人項目,概念繪畫是這次項目的重要作品形式;同時,陽江小組與Grizedale藝術小組受倫敦弗里茲邀請合作完成的作品《消費競技場》展開一次與飲食、表演、討論有關的項目,一系列藝術家創(chuàng)作以及食物歷史學者和專家講座等在內的活動將在陽江組為此特別設計的建筑結構中展開。
第十屆倫敦弗里茲藝博會最大的特點是加入了向2001年之后成立的畫廊開放的“焦點”(Focus)部分,以展示每家畫廊的三位藝術家。其實,在今年5月4日至7日的紐約弗里茲藝博會中,“焦點”部分便已被首次引進并使用,如今,在策展人Rodrigo Moura和Tim Saltarelli的推薦下,倫敦弗里茲“焦點”部分共選中25家畫廊。
與倫敦弗里茲同時舉行的,還包括一個從藝術史角度觀察當代藝術的藝博會——弗里茲繪畫大師作品展(Frieze Masters),這兩個藝博會的交叉互補使得倫敦成為國際藝術受眾的焦點。
弗里茲項目(Frieze Projects)
“弗里茲項目”是每屆弗里茲藝博會邀請藝術家創(chuàng)作的獨特項目,在今年的倫敦弗里茲中,Sarah McCrory負責該項目,并得到Emdash基金會的支持。Thomas Bayrle,、Asl? ?avu?o?lu、 DIS雜志、 Grizedale藝術小組和陽江小組、Joanna Rajkowska五組藝術家受任為倫敦弗里茲創(chuàng)作特定的作品,并最終進行一次對于藝術作品使用價值的檢驗。
弗里茲影像(Frieze Film)
該項目是藝術家根據倫敦弗里茲的要求而創(chuàng)作影像作品。在Sarah McCrory的策劃下,Bertrand Dezoteux、Patricia Esquivias、Jimmy Merris、John Smith、Wu Tsang和Nana Oforiatta-Ayim五組藝術家以歷史和記憶、個人和集體為理念,以個體敘事和建構、建筑和地點為主題創(chuàng)作想象旅程、虛構事件和浪漫關系。
弗里茲論壇(Frieze Talks)
2012倫敦弗里茲邀請到國際知名藝術家、制片人、策展人和文化評論人Brian O’Doherty、Tino Sehgal、Sturtevant、Lynne Tillman、Marina Warner和John Waters作為論壇嘉賓。作為弗里茲藝博會的日常項目,弗里茲基金會和弗里茲雜志編輯Dan Fox、J?rg Heiser、Jennifer Higgie分別出席和規(guī)劃了“弗里茲論壇”。
雕塑公園(Sculpture Park)
2012倫敦弗里茲雕塑公園由約克郡雕塑公園項目主管Clare Lilley親自規(guī)劃,并且將國際知名大師公共規(guī)模的雕塑統(tǒng)一為一次罕見的作品組合。這也是弗里茲藝博會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戶外雕塑作品展示,并且得到y(tǒng)oox.com的支持。
Lilley在作品選擇上以作品在國際上受廣泛歡迎為標準,其中包括新興藝術家:Hemali Bhuta、Andreas Lolis、Damián Ortega、Maria Zahle,其余的藝術家則包括:Adip Dutta、Hans Josephsohn、Yayoi Kusama、Liversidge、Michael Landy、Peter Jean-Luc Moulène、David Nash、Simon Periton和Alan Kane、Anri Sala、Thomas Scheibitz、William Turnbull。
家庭空間(Family Space)
“家庭空間”單元靈感更多的來源于“弗里茲項目”。工作坊和一系列教育活動通過與任天堂等游戲公司合作,以3D藝術教育游戲的形式向家庭或參觀者開放。
關于中國
在今年的倫敦弗里茲藝博會中,長征空間和維他命空間也出現(xiàn)在了展場中。
B7展位的長征空間此次帶來了陳界仁、劉韡、沒頂公司、汪建偉、徐震、楊少斌、展望、張慧作品,包括沒頂公司最新發(fā)布的雕塑系列“玩”、布藝系列“蔓延”及油畫系列“光源”;劉韡“九霄”系列油畫作品;楊少斌“紅色”主題中的重要作品;張慧“空地”個展中詮釋“物性之物”哲學觀的代表作,另有陳界仁《帝國邊界I》、汪建偉《飛鳥不動》、徐震《饑餓的蘇丹》、展望《假山石No. A39》等作品。參展作品從不同的角度映射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發(fā)展和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軌跡。這些藝術家突破了視覺與感知的邊界,在作品與現(xiàn)實社會之間創(chuàng)建了不同的鏈接可能。
E6展位的維他命空間則帶來白雙全“左&右 藍&天”個人項目,概念繪畫是這次項目的重要作品形式;同時,陽江小組與Grizedale藝術小組受倫敦弗里茲邀請合作完成的作品《消費競技場》展開一次與飲食、表演、討論有關的項目,一系列藝術家創(chuàng)作以及食物歷史學者和專家講座等在內的活動將在陽江組為此特別設計的建筑結構中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