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館藏 中央美術學院展出北平藝專中國畫精品陳列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6日推出展覽“中央美術學院館藏:北平藝專精品陳列(中國畫部分)”,展覽展出了近40件作品,其展品的創(chuàng)作年代從1917年跨越至1949年,幾乎貫穿了國立北平藝專發(fā)展的各個重要時期。這是繼去年推出“中央美術學院館藏:北平藝專精品陳列(油畫部分)”之后的第二部分的呈現(xiàn)。
在展覽前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文化部藝術司美術文學處處長安遠遠女士出席并致辭。她表示,中央美術學院作為首批獲批國家級美術館的九個場館之一,在藏品的研究上做出非常好的表現(xiàn)。她透露文化部對于今年推動的“2013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同樣給予了支持,給予全國入選的三十個展覽部分的經費補貼,她同時坦言文化部的這部分補貼較之藏品展覽的整體投入尚不足夠,她視其為一種鼓勵。
在展品的選擇上,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副主任曹慶暉表示,這次展覽幾乎包括了國立北平藝專各個時期重要的中國畫教學骨干,包括鄭錦、陳師曾、王夢白、徐悲鴻、林風眠、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溥心畬、李可染、李苦禪等國畫大家。他將這次展覽的梳理視為“丹青碎影里的畫學流變”,并坦言這部分的館藏并不系統(tǒng),完整性尚有很大欠缺。他使用民國時期的普遍概念“中國畫學”作為探討的核心,對五四運動的大背景下中國畫出現(xiàn)的不同的價值判斷進行討論。
曹慶暉認為,目前的藝術生態(tài)尚不能完整理解中國畫的發(fā)展,關注的焦點往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關注名家名作而對于更多的文獻意義的重要藝術家采取忽視的態(tài)度,同時在探討中國畫現(xiàn)代化進程的過程中,現(xiàn)代化的概念其實是獲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并使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陷入到一種絕對的對立中。這樣并不是有利于更加客觀地探討中國畫的發(fā)展過程。他表示,這樣的展覽同樣是借用央美美術館這樣的平臺,將學界的研究向公眾展示,并希望可以使得公眾進行更多的思考和討論。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王璜生在最后答記者問時,并沒有直接回應記者提出的關于央美館藏的詳細問題,他表示,國內的美術館對于藏品的管理有非常大的差距,央美美術館正在盡最大的努力,細致地完成這項工作??梢娝麑︷^藏管理的壓力之大。
對于是否會對其余部分進行同樣的梳理工作時,王璜生館長表示,基于館藏的有限,對于雕塑及圖案科的梳理會暫緩進行,同時也呼吁社會對美術館界普遍面對的捐贈問題予以重視。
該展覽將延續(xù)到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