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空間對話 劉建華個展亮相耿畫廊

藝術家劉建華
6月21日,劉建華個展“遺棄(Discard)”在臺北耿畫廊開幕。雖然此次展出的作品:《遺棄》、《無題》、《一頁葦舟》和《一張白紙》均在大陸展出過,但是齊聚一堂尚屬首次。與空間對話的它們,或被堆積于角落之中,成為被人遺棄的記憶;或被懸掛在墻面,因光束的灑落而獲得一絲崇高感;或相互對應,荒誕離奇;或平置于地面,受人圍觀。使用“遺棄”,不因其中的消極,而是作品滲透出來的寂靜。

作品《遺棄》
《遺棄》正式亮相于2011年黃專在上海OCT當代藝術中心策劃的展覽“無所遁形——愛德文·斯瓦克曼、劉建華對話展”,隨后2012年,作品的一部分又在香港國際藝術展2012中現(xiàn)身。作品分為兩部分,白色瓷片源自2001年開始創(chuàng)作的《日?!ひ姿椤废盗?。藝術家通過收集身邊朋友所使用過的日常之物,對它們進行直接翻模并轉換為堅硬卻易碎的瓷器。而彩色瓷片則由藝術家從景德鎮(zhèn)收集而來的仿古瓷器碎片構成。藝術家覺得,這些自宋代開始,因瑕疵而被砸碎的瓷片富有強烈的儀式感,反映出當時人們對文化和藝術的一種態(tài)度。因為空間的關系,作品被置放在墻角九十度展現(xiàn),與其它作品互不干擾,“遺棄”的味道無所不在。

作品《無題》
《無題》曾在北京公社展出,但因為空間的不同,展出的形式也不太一樣。作品同樣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是有著宋代容器外形的扁平青瓷,一部分是有著人物面部輪廓的。它們被分別方式在淺藍色的展墻的左右兩邊,相互對應著。若遠觀,似乎會令觀者產生一種錯覺,所看到的,到底是人物還是瓷器?無法辨識清楚。最讓人難以通過視覺辨識的莫過于《一張白紙》。四角微微上翹的它如同其名,會讓觀眾誤認為是一張白紙,而它與墻體的空間在燈光的作用下得到提示。進入這個凹凸的空間,觀者或因其懸置的高度而微微上仰,并因高處灑落的光源而感覺到其散發(fā)出的崇高感。劉建華認為空間就是一張白紙,任由藝術家的思緒在此飛揚,令作品與空間產生對話,造就獨一無二的氛圍。而《一葉葦舟》不再是置于墻上與人對視,平躺于展廳的正中被人圍觀。跟隨空間結構,形式上的變化令這些似曾相識的作品散發(fā)出別樣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