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齡、趙燕峰雙個展 EGG畫廊深秋觀“刺?云”
10月25日,澳大利亞華人藝術家薛美伶與趙燕峰的雙個展“刺?云”在草場地EGG畫廊開幕。這場始于深秋時節(jié)的材料對話,也為誕生于2008年的EGG畫廊第六個年頭的展覽季畫上了句號。趙燕峰的作品豎滿尖刺,然而遠遠看去非常柔軟;薛美伶的作品掛置在墻面之上看似輕巧,實則相當堅硬。將這兩位相隔甚遠且方式迥異的藝術家放置在一起進行展示,在EGG畫廊負責人茹潔看來,是由于他們制作的材料作品之中,都擁有一種十分相似的,對于當下的隱喻。

趙燕峰的作品呈現(xiàn)出一種特殊的擬態(tài)
從2006年開始,趙燕峰嘗試用擠顏料的方式在油畫布上進行創(chuàng)作。事實上,讀懂他的作品是需要過程的。一開始看到他的作品,會覺得他在花很多時間和顏料去模仿現(xiàn)成的物品,比如毛毯、獸皮或者破舊紡織品,會讓人懷疑它們的意義何在。然而,作為一名有基督教信仰的藝術家,他用擠出來呈錐形的紅色顏料,表現(xiàn)耶穌基督被釘上十架時候流血的痛楚和舍己的愛。將柔軟的顏料經過特殊手法造型,形成的釘子一樣效果的方法,被他稱為“蕊拉絲釘”。除了充滿尖刺的作品之外,趙燕峰還有另一類型的作品:顏料在畫布上以一條條線編織成網,用以比喻上帝創(chuàng)造天地萬物的過程。

趙燕峰作品

趙燕峰作品

趙燕峰作品

趙燕峰作品

薛美伶作品
澳大利亞華人藝術家薛美伶由于個人原因未能來到展覽現(xiàn)場,她的作品是鋼版雕刻與剪紙的結合體。中國傳統(tǒng)的剪紙藝術,與鋼板雕刻的方式都被她進行了重新演繹。這些鋼板表面還被處理成略微彎曲凸凹不平的效果,似乎讓人產生了作品輕柔易碎的幻覺。除了較小的作品體現(xiàn)出完整的人物形態(tài)之外,其余的作品都并沒有太多規(guī)整或完整的造型刻畫。也許這也正是她的鋼板被稱為“云”的原因吧。
展覽將持至2015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