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蔡志松個展“再會歷史”在臺北當代藝術館正式開幕。作為藝術家在臺的首個大型個展,臺北當代藝術館主要展出了浮云、玫瑰、故國三大系列,共46件雕塑和裝置作品。其中,藝術家更為臺北當代藝術館特別制作了故國系列的《頌#7》以及玫瑰系列的《臥玫》。
蔡志松為臺北當代館量身定制的《威尼斯浮云》被放置在戶外廣場,搭配外墻特殊的云朵輸出效果,令前來看展的觀眾掉入藝術家打造的奇境之中。這件作品是藝術家根據(jù)2011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的云朵制作的。除了視覺上的奇幻,云朵內(nèi)部的檀香香氛透過表面的小孔,持續(xù)散發(fā)出淡淡的香氣,在嗅覺上進一步強化了空間的異域感。 浮云系列的5件作品從外延續(xù)至館內(nèi),以云瞬間即逝、無律可尋的自然特性,暗示著人生無常的聚合。并通過不同的體量、維度、質(zhì)感產(chǎn)生的反差,刺激著觀者的視覺、觸覺和嗅覺。而故國系列是藝術家借用《詩經(jīng)》中風、雅、頌的概念,憑借人體與物件式的雕塑,創(chuàng)造出古今共存的氣質(zhì)與精神。在玫瑰系列中,蔡志松為當代館制作的《臥玫》體量龐大,令這原本美麗嬌小的植物咄咄逼人,加上鉛皮黑灰的顏色和堅硬的質(zhì)感,令人無法親近。這或許就是藝術家希望的,以強力的對比,反映愛情悲劇性的一面。作為蔡志松在臺的首個展覽,18日當天,臺北當代館十分忙碌,開幕儀式從上午11點一直持續(xù)到下午。
除了推出大陸的藝術家,臺北當代藝術館也會掛起一陣韓流,令本地觀眾欣賞到亞洲其他地域的藝術風貌。有別于2013年較多的群展項目,今年當代館多會舉辦兩兩合作的展覽,使不同地域文化的藝術家在臺北交流對話,碰撞出別樣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