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朝陽 時間收集者


讀畫記
尹朝陽的新書名為《讀畫記》,其中相當一部分的文章,曾刊登在我們《Hi藝術》的雜志里。書中下筆從如蟠龍蛟魚,從波提切利寫到蒙克,奧爾巴赫,從趙孟頫寫到黃賓虹再到關良。中外古今的百年藝術史就在尹朝陽的字里行間傾灑沸騰,氣象萬千。拿到《讀畫記》之后的一個陰雨天下午,在自家斗室內(nèi)我通讀了之前未品的文字。
藝術家論畫,古已有之,相對理論家的佶屈聱牙,藝術家論畫更看重藝術的實踐。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論山水,講“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黃公望在《寫山水訣》講畫論畫則更細致入微,“近代作畫多宗董源李成二家。筆法樹石。各不相似。學者當盡心焉”。而西方藝術史上瓦薩里(Giorgio Vasari)的名作《名人傳(Le vite de' più eccellenti pittori, scultori e architettori)》里也精彩的論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諸位重要藝術家,瓦薩里本人也是一名重要的藝術家,因此他的觀察更來自于他對于藝術現(xiàn)場敏銳的感知力。
而尹朝陽論藝術,更給人暢快淋漓之感,他嬉笑怒罵春秋筆法,文字亦是他的真性情。鐘嶸論詩“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尹朝陽的文字和他的繪畫一樣亦是如此,性情所至,歌之詠之舞之蹈之,直接、準確,用釘子般的力度進入事物,令人震動和悚栗。而談起寫作的初衷時,他說:“這本書主要還是針對藝術史的發(fā)源,并偏重于情感因素。因我不是評論家,也不是理論家,我是用從業(yè)者的眼光去感受??催^原作或展覽的我才愿意動筆?!?/div>


時間收集者
尹朝陽喜好收藏。書籍、藝術品、古代雕刻、名山大川這些都成為了他收藏的一部分,或許他也因此被看作是一個時間收集者,他的工作室窗明幾凈,佛像、碑刻放置的恰到好處,有幾件鐘愛的雕像,他為其專門安裝了射燈,物亮影暗更添肅穆之氣。屋外的小院則十分愜意,幾尾錦鯉,石桌石凳,植被稀疏得當,偶爾還能找到已然入畫之物。
而書籍、古物、藝術品無一不指向其實質性的源頭——時間,如果說工作室的空間是它自身中可區(qū)別的諸多抽象,它也因此不應被當做集合而被觀看。那凝聚在這里的時間,則可以被當做綿延的整體存在于將來、曾在和當下之中,并在先行者的決心中被體驗。
而藏品作為尹朝陽“對時間和付出的一種敬畏的物證”,在近幾年引起了他內(nèi)心的警覺。他引用老子的話說“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不矯情來說,它讓你思考人與物,與財富,與欲望的關系。尤其是欲望,你是否選擇要去控制它,控制欲望很難,但也因為它的難度,才能稱它為升華。”
張岱說:“人無癖不可交也,以其無深情也”,尹朝陽有癖,也有深情。但他時而又能自我警醒,理智的面對既有的一切。新酒酷烈馨香,而老酒則醇馥幽郁,傲慢淳芳。


創(chuàng)作的難度
在尹朝陽工作室見到最多的是他近年創(chuàng)作的“嵩山”系列,他的創(chuàng)作從人物轉向風景已經(jīng)有六年時間了,“這兩年我覺得比剛剛開始的時候要畫的好得多,剛開始的時候還非常的生澀,那時候從當時的人物畫轉到這個方向上來之后,我腰桿子非常挺,這是憑著一種對繪畫的基本理解。大方向定了,但真的再走進去,就有種將可能性交給未知的感覺?!?br> 幾年間,尹朝陽走遍名山大川,對他而言嵩山寓于一切山峰之中,而所有的山峰又與嵩山相關?!巴鈳熢旎?,中得心源”,他的作品中充滿了繪畫的難度,似乎是抽象的,但又是那樣強烈的寫實。
尹朝陽說:“困難應該是用一生的力氣所追求的,他逐漸匯集出力量,并最終完成超越。很多時候,我仍然秉持的是——做藝術有點精英范兒,這種精英范兒代表著你將與平庸的東西割裂開。因此技術是我一直非??粗氐?,而我所指的不是單純的炫耀性技術,我所說的技術與傳遞思想的切合度息息相關,也代表著對工匠精神的一點點尊重。沒有技術,許多都是空談,是急功近利的風氣?!?br> 尹朝陽不是一個原地踏步的人,他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變化,也聽從自己的內(nèi)心去堅守他的原則。從《青春遠去》,到《失樂園》,從人物到風景,他完成的是自我不斷向內(nèi)的挖掘和生長。
用他書中的開頭作為文章的結尾也許是明智的舉動,藝術家完成自我敘述,是闡釋,也是一個更完美的圓。“我信仰藝術,而繪畫是這信仰大廈最堅實的那根柱子。繪畫的歷史基本和人類的自我認知歷史重合。我對自我的認知一直跟隨繪畫的深入而成長。在這個基礎之上進行的任何繪畫活動都類似于祈禱。當然,那是自我之神進行的一次次試圖撩開命運面紗的無奈之舉?!?/di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