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峻 按計劃行事 隨環(huán)境調(diào)整
展覽與出版同行
Hi:2012年K空間重點做的事情是什么?
楊:因為2012年市場大環(huán)境的趨勢,藝術圈逐漸回歸理性,K空間在這一基礎上主要進行了展覽方面的調(diào)整。往年我們的展覽數(shù)量都在十個以上,從2011年起,畫廊計劃在展覽的同時也出版《中國當代藝術30年個案系列》書籍,目前在出版計劃內(nèi)的藝術家已有劉慶和、俸正杰等。
Hi:在這一調(diào)整過程中,令你棘手的問題是什么?
楊:問題肯定有,但是大都可以通過與團隊商議、堅持K空間的定位來解決,所以這些問題對我們來說都不是棘手的大問題。
Hi:具體到展覽類型上K空間是如何調(diào)整的?
楊:從架上油畫到當代水墨K空間都會涉及,但其實我們更注重作品的經(jīng)典性。2013年畫廊還會推出影像展覽等,目前檔期還在準備中。
人品很重要
Hi:2012年K空間是否有簽約新藝術家?
楊:2012年沒有。根據(jù)前兩年的計劃,畫廊是準備簽約三至五名新藝術家,我們還在觀察、發(fā)現(xiàn)中。
Hi:你對簽約藝術家認可的標準是什么?
楊:首先是我們認為該藝術家作品的實驗性、藝術性、有獨特性,不僅是作品的品質(zhì),最關鍵的是人的品質(zhì)。
拓展而不是收縮
Hi:今年K空間參加了深圳、臺北、上海的藝術博覽會,你認為哪一個博覽會是相對成功的?
楊:深圳藝博會畢竟是首屆,或多或少還存在一些區(qū)域的局限性,但是深圳的市場潛力巨大;臺北和上海的藝術博覽會則相對比較成熟,藏家群體和展覽規(guī)模已經(jīng)成型。所以說每家博覽會都有每家的優(yōu)勢。
Hi:K空間的博覽會銷售情況如何?
楊:銷售一般,因為我們參加博覽會的主要目的還是要做推廣、宣傳和拓展,并不是說現(xiàn)在行情不好就不做了。當然如果從利益角度出發(fā),博覽會的參加范圍可以縮小一點,但是由于K空間本身擁有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的藝術家,我更愿意去拓展而不是收縮。
Hi:具體到2013年,畫廊的博覽會計劃是怎樣的?
楊:臺北我還會再去,因為那邊的客戶群對K空間代理藝術家作品的認可度還是挺高的,他們并不是沖著藝術家的名氣而來,而是看是他們的作品是不是自己喜愛的。另外,北京、上海的藝術博覽會我們也都會繼續(xù)參加。
Hi:2012年畫廊的整體銷售狀況如何?
楊:相比較2011年,2012年的銷售狀況一般。
Hi:通過一年的畫廊經(jīng)營和參加博覽會,你認為受市場歡迎的藝術家或作品類型是怎樣的?
楊:經(jīng)典和有藝術觀念的作品是最重要的兩部分。
2012留下的是理性
Hi:以你的觀察,2012年的市場環(huán)境是怎樣的?
楊:在2012年已經(jīng)過去,留下來的都是理性,首先畫廊理性,展覽所呈現(xiàn)的作品與之前的隨意性展覽不再相同,更好的藝術家作品得以呈現(xiàn);其次藝術家理性,與某些藝術家聊天時,他們也表示會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方式,不因市場波動而改變;第三市場理性,拍賣行、畫廊的銷售中經(jīng)典、代表性作品起主導作用。
Hi:你對2013年藝術市場如何預測?
楊:我覺得2013年可能會與2012年持平。拍賣行或畫廊的調(diào)整重點應該會是在維護老客戶、尋找新客戶上。
Hi:在2012年,除了K空間,你還看好哪些畫廊或美術館?
楊:畫廊方面有北京佩斯畫廊、尤倫斯藝術中心、藝凱旋藝術空間,臺灣的大未來林舍畫廊,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今日美術館等等,在學術的推動、市場的推廣中都能看見他們的堅守和執(zhí)著,一種堅持。
Hi:你認為做一個好畫廊或好美術館的標準是什么?
楊:最重要的是要有前瞻性。而具有前瞻性的基礎首先需要堅持藝術理想的信念,其次資金的充足才能保證實驗性藝術的運作,第三自身平臺、角色的清晰定位在引進資源、推廣藝術。
Hi:你期望2013年政府會在哪些方面給予畫廊支持?
楊:最關鍵的還是稅收問題,包括進出口關稅、增值稅等等,如果稅收問題無法解決,畫廊在經(jīng)營方面就無法進行根本的調(diào)整。由稅收引申出來的還包括不完善的藝術品保險,在這種不完善的操作中,受害的最終還是畫廊,例如在運輸過程中,藝術品受損后卻得不到全額的保險賠付,無形中增加了畫廊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