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 品牌展之于畫廊

品牌展似乎始于畫廊某一方向的研究:偏鋒對抽象藝術的推廣,楊畫廊對藝術某一領域的探索,那特畫廊針對西南藝術市場的培養(yǎng)計劃,博而勵畫廊對85前藝術脈絡的梳理等。而這類無法一言蔽之的項目需長時間探索,那么,由此的展覽便在時間流動中構建出自己的個性。 “可能大家會認識楊畫廊,就是做‘繪畫課’的?!碑嬂戎鳁钛蟮倪@番話,毫無疑問,道出了繪畫課的品牌效應。而最初,她并沒有想到繪畫課會成為楊畫廊的品牌。2011年,參加了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的楊畫廊正好有個邀請藏家參觀畫廊的VIP活動。為此楊洋找到了鮑棟,將他當時對繪畫的研究實體化了?!澳俏蚁?,那些藏家是去看繪畫的,那就做一個繪畫課。這里面有種潛在的,給他們上課的意思?!滨U棟談到。展覽效果合乎人意,雙方也表示愿意合作,將展覽進行下去。雖是與策展人合作而成的系列項目,但逐漸成為畫廊為人知曉的系列展覽,并在一定程度上為新生畫廊捋順了往后的規(guī)劃。筆者最初認為“繪畫課”會一直延續(xù)下去,至少在近幾年是不會有所改變的。但在采訪楊洋的時候,得知2014年的繪畫課將是最后一堂,感覺有些意外,擔心品牌展的話題無法實施。為此迫切想知隨后是否還會繼續(xù)開展這類展覽。楊洋表示,這類展覽的反響不錯,接下來會轉(zhuǎn)為探討新媒體藝術。同樣,畫廊會與一位策展人合作,連續(xù)策劃一個主題的項目?;蛟S接下來,觀眾會記得楊畫廊就是做新媒體藝術的。品牌不再特指某個系列項目,這成系統(tǒng)的展覽模式才是楊畫廊的獨家品牌。

除了挖掘藝術家或深究于某一藝術領域,成都那特畫廊開展的“微圖盛景——中國當代小幅作品收藏計劃”卻從市場的角度入手。相較于北京、上海,成都的藝術活動比較少,藝術氛圍較為安靜。但那特畫廊的負責人呂婧表示,當?shù)氐娜罕妼Ξ敶囆g還是比較關注。通過“微圖盛景”,全國各地的新銳藝術家作品將匯聚于此,進一步活躍西南地區(qū)的藝術市場。就“微圖盛景”而言,小幅作品與收藏計劃的字樣直接顯示與銷售有關。“以小幅作品為主的初衷是因為它在價格上相對低一點。”呂婧解釋道,“這主要是為那些初次進入藝術市場的,開始嘗試收藏藝術品的人群所考慮的。”雖說主要為當?shù)氐乃囆g市場出分力,但展覽也致力于將圈內(nèi)比較活躍但在成都曝光較少的藝術家介紹給大眾。

即便形式新穎、內(nèi)容誘人,但年年必推的展覽是否會變得不那么新鮮,令觀眾產(chǎn)生一絲厭倦呢?畫廊主們對此不以為然。偏鋒新藝術空間的系列展覽既有王新友親自操刀的,也有邀請策展人合作的。王新友表示,更多人參與進來能擴大觀察視野,改變觀看角度。例如,今年偏鋒新藝術空間邀請鮑棟掌舵第七屆“A+A”。采訪之時展覽還未開幕,筆者并沒有細想其中的不同。但隨后親臨現(xiàn)場,鮑棟獨有的策展風格令“A+A”活潑了不少。因為他無心的“誤讀”,把以AA制這一通過多人參與來強調(diào)展覽豐富性的形式理解為“Artist+Artist”這一強調(diào)藝術家創(chuàng)作個性的形式,為展覽添加了新意。而且,對某一領域的持續(xù)性探索也會在無意間產(chǎn)生其它的可能性?!芭e辦了‘圖畫手工’以后,我覺得鉛筆這個材料具有很大的潛力?!蓖跣掠颜f道,“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又推出了‘我,鉛筆’的展覽?!苯鉀Q了老問題,又來了新問題,持續(xù)性的探索并不枯燥。更何況能從中結(jié)識到新人。通過“繪畫課”,成立不到五年的楊畫廊從中結(jié)識了許多以前沒有關注的藝術家,發(fā)現(xiàn)了不同藝術家的不同創(chuàng)作狀態(tài)。
或許這些新發(fā)現(xiàn),新特點并不能完全說明品牌展與其他群展的本質(zhì)區(qū)別,但鮑棟的一句話卻肯定了品牌展的意義?!爱嬂入m說是一個市場機構,但是有方向感是明顯不一樣的。”鮑棟說道,“一個畫廊連續(xù)不斷地朝一個方向探索,會令媒體、藝術家、藏家感覺到它的態(tài)度?!蓖ㄟ^系列展,它們開始主動面對藝術問題,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不是被動地作為市場中介物,消耗藝術家。
偏鋒新藝術空間與楊畫廊的品牌展是顯而易見的,它們將問題明確提了出來。但還有一些畫廊,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但去一直在做,潛在地建立了自己的學術研究方向。如博而勵畫廊,通過不同案例梳理出八五前的藝術發(fā)展脈絡。又或是長征空間,歷時4年研究而最終呈現(xiàn)的的“胡志明小道”。隨著采訪的深入,品牌展不再是筆者原以為的,僅是定期舉辦的系列展覽,它沖出了字面狹窄的定義,獲得了更為寬廣的意義。它代表了畫廊,是畫廊學術建構的的外在表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