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華 精靈在二次元
雖然畫面中的世界不超過身邊100米的范圍,姚華卻可以在這一片小小的場景中不斷地疊加故事的片段,不同的時間維度里發(fā)生的不同的故事,最終讓畫面呈現(xiàn)出分崩離析的氣質,卻又因為姚華敏感的情緒隱隱地透露出某種關聯(lián)。
姚華的眼里總是閃著某種奇異的光,似乎和我們經(jīng)常在現(xiàn)時的宅男宅女們眼中看到一樣——略顯膽怯又帶著某種堅定,平和淡定又透著犀利。在和她對視的過程中,你總會隱隱感到另外一個世界和另外一個姚華存在于她的腦海中。
作為清華美院油畫系的碩士畢業(yè)生,姚華一開始并沒有堅定地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出了美院就可以當老師,是她在大學時關于未來的模糊的想法,但是畢業(yè)之后所謂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兼職的,“代各種各樣的課,家教什么的都干過”。創(chuàng)作雖然從畢業(yè)之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但基本上處于斷斷續(xù)續(xù)的狀態(tài),這個平時喜歡沉浸在二次元里的女孩——字里行間,她總是會說起這個詞——雖然日子看起來過得平平淡淡,但內心里總是波瀾萬狀。雖然姚華說自己喜歡事物“冷卻之后的狀態(tài)”,但在她的畫面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平靜之中殺機暗藏的氣氛。
作為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在他們出生時,就被莫名其妙地強加了太多的歷史碎片,而且網(wǎng)絡為他們提供了種種不同版本的歷史,他們與主流價值規(guī)范發(fā)生了斷裂,在不得不面對的文化和傳統(tǒng)面前,現(xiàn)實與虛幻相互糾纏讓他們不得不做出自我選擇。而姚華的可愛之處,在于通過氣場強大的虛擬現(xiàn)場——也就是她所說的“二次元世界”——默默地伸出微小的觸角,希望與現(xiàn)實溝通。雖然畫面中的世界不超過她周邊方圓100米的范圍,姚華卻可以在這一片小小的場景中不斷地疊加故事的片段,不同的時間維度里發(fā)生的不同的故事,最終讓畫面呈現(xiàn)出分崩離析的氣質,卻又因為姚華敏感的情緒隱隱地透露出某種關聯(lián)。
Hi藝術=Hi 姚華=姚
非線性
Hi:第一次做個展,感覺怎么樣?
姚:我以為自己會很緊張,其實還行。我沒有看到自己的畫全都掛在墻上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看上去作品跟我想象的,無論是方向還是氣質,都不太一樣。
Hi:你認為自己的畫是什么方向?有什么樣的氣質?
姚:我原來以為是比較封閉或者冷漠的,我原來不是特別承認自己的作品故事性很強,但是其實都掛上去以后,人物、情節(jié)確實很明顯,比我想象的要活潑得多。
Hi:為什么想往冷酷、封閉的方向走?
姚:可能因為性格,我覺得很酷。
Hi: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一個很酷的人?
姚:不要說太多,沉默一些,喜歡冷的多過于熱,什么東西都是喜歡等冷卻之后的那個感覺。
Hi:如果不是刻意追求故事性,那為什么你的畫面里會有那么多的人物和道具?
姚:我想創(chuàng)造一個非線性的空間,不止是在一瞬間或者是一個層面發(fā)生的事情,營造出有不同層次的感覺。
Hi:在非線性的空間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姚:我覺得自己在追求兩種感受,一個公共性的東西,并不是完全的私人化,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能體會到和感覺到。但是有時候公共性里大家都提的東西,或者提的最多的東西,跟我不見得有關系,我就不能特別有感覺地、深入地去表達這些東西,所以這種公共性又要與我有關。比如畫室,肯定就不止是畫我自己的經(jīng)驗和圖象,有公共性而且我又在做,我覺得自己追求的就是把公共性和自己的經(jīng)歷結合起來。
Hi:這個點挺特別。你沒有想過在畫面里創(chuàng)作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
姚:也許有,我好像沒有特別找過,我并沒有覺得那樣會有多么特別。我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覺得,只要我有的,別人肯定也會有,只不過大眾小眾的問題,沒有那么特別的事。
Hi:所以每一個個體不是絕對的唯一和獨特?
姚:我覺得沒有,不會夸大,不會那么極端。其實人類和老鼠的基因也有90%多的相似。
二次元
Hi:在另外一個采訪中,你說自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
姚:在這個世界上比較膽小。
Hi:這個世界很恐怖嗎?
姚:這個世界是相對于二次元世界說的。
Hi:你理解的二次元是什么意思?
姚:不同于現(xiàn)實世界,包括你閱讀到的和自己想象的非現(xiàn)實的東西,比如卡通里,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只能喜歡二次元的美女或者是一些人。
Hi:在二次元的世界里,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姚:可偉岸了,開玩笑。人家說像金庸,寫的都是玉樹臨風的大俠,喜歡這么想象的都是無力的書生。其實我倒沒有那么多地想象自己是什么樣,更多的是有感觸地創(chuàng)造,編一個小故事,或者有時候會看一些科普書或者電影,沿著那個思路再想象一下。
作為清華美院油畫系的碩士畢業(yè)生,姚華一開始并沒有堅定地走上創(chuàng)作之路。出了美院就可以當老師,是她在大學時關于未來的模糊的想法,但是畢業(yè)之后所謂的老師基本上都是兼職的,“代各種各樣的課,家教什么的都干過”。創(chuàng)作雖然從畢業(yè)之后就已經(jīng)開始了,但基本上處于斷斷續(xù)續(xù)的狀態(tài),這個平時喜歡沉浸在二次元里的女孩——字里行間,她總是會說起這個詞——雖然日子看起來過得平平淡淡,但內心里總是波瀾萬狀。雖然姚華說自己喜歡事物“冷卻之后的狀態(tài)”,但在她的畫面中,始終存在著一種平靜之中殺機暗藏的氣氛。
作為80年代出生的藝術家,在他們出生時,就被莫名其妙地強加了太多的歷史碎片,而且網(wǎng)絡為他們提供了種種不同版本的歷史,他們與主流價值規(guī)范發(fā)生了斷裂,在不得不面對的文化和傳統(tǒng)面前,現(xiàn)實與虛幻相互糾纏讓他們不得不做出自我選擇。而姚華的可愛之處,在于通過氣場強大的虛擬現(xiàn)場——也就是她所說的“二次元世界”——默默地伸出微小的觸角,希望與現(xiàn)實溝通。雖然畫面中的世界不超過她周邊方圓100米的范圍,姚華卻可以在這一片小小的場景中不斷地疊加故事的片段,不同的時間維度里發(fā)生的不同的故事,最終讓畫面呈現(xiàn)出分崩離析的氣質,卻又因為姚華敏感的情緒隱隱地透露出某種關聯(lián)。
Hi藝術=Hi 姚華=姚
非線性
Hi:第一次做個展,感覺怎么樣?
姚:我以為自己會很緊張,其實還行。我沒有看到自己的畫全都掛在墻上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看上去作品跟我想象的,無論是方向還是氣質,都不太一樣。
Hi:你認為自己的畫是什么方向?有什么樣的氣質?
姚:我原來以為是比較封閉或者冷漠的,我原來不是特別承認自己的作品故事性很強,但是其實都掛上去以后,人物、情節(jié)確實很明顯,比我想象的要活潑得多。
Hi:為什么想往冷酷、封閉的方向走?
姚:可能因為性格,我覺得很酷。
Hi:現(xiàn)實生活中你是一個很酷的人?
姚:不要說太多,沉默一些,喜歡冷的多過于熱,什么東西都是喜歡等冷卻之后的那個感覺。
Hi:如果不是刻意追求故事性,那為什么你的畫面里會有那么多的人物和道具?
姚:我想創(chuàng)造一個非線性的空間,不止是在一瞬間或者是一個層面發(fā)生的事情,營造出有不同層次的感覺。
Hi:在非線性的空間里到底發(fā)生了什么?
姚:我覺得自己在追求兩種感受,一個公共性的東西,并不是完全的私人化,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能體會到和感覺到。但是有時候公共性里大家都提的東西,或者提的最多的東西,跟我不見得有關系,我就不能特別有感覺地、深入地去表達這些東西,所以這種公共性又要與我有關。比如畫室,肯定就不止是畫我自己的經(jīng)驗和圖象,有公共性而且我又在做,我覺得自己追求的就是把公共性和自己的經(jīng)歷結合起來。
Hi:這個點挺特別。你沒有想過在畫面里創(chuàng)作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世界?
姚:也許有,我好像沒有特別找過,我并沒有覺得那樣會有多么特別。我在很久之前就開始覺得,只要我有的,別人肯定也會有,只不過大眾小眾的問題,沒有那么特別的事。
Hi:所以每一個個體不是絕對的唯一和獨特?
姚:我覺得沒有,不會夸大,不會那么極端。其實人類和老鼠的基因也有90%多的相似。
二次元
Hi:在另外一個采訪中,你說自己是一個比較膽小的人?
姚:在這個世界上比較膽小。
Hi:這個世界很恐怖嗎?
姚:這個世界是相對于二次元世界說的。
Hi:你理解的二次元是什么意思?
姚:不同于現(xiàn)實世界,包括你閱讀到的和自己想象的非現(xiàn)實的東西,比如卡通里,有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只能喜歡二次元的美女或者是一些人。
Hi:在二次元的世界里,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姚:可偉岸了,開玩笑。人家說像金庸,寫的都是玉樹臨風的大俠,喜歡這么想象的都是無力的書生。其實我倒沒有那么多地想象自己是什么樣,更多的是有感觸地創(chuàng)造,編一個小故事,或者有時候會看一些科普書或者電影,沿著那個思路再想象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