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晓松 全部共 19 篇
-
《凤凰》作为终章
2018年1月8日 专栏
如果不是凌晨一点三刻的一通电话,一切的混乱、杂乱、疲惫、急红了的眼都是布展例牌,甚为无趣。
-
此路是我开
2017年9月5日 专栏
“葛宇路事件”过去一个多月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今天的传媒世界里是极其漫长的,有些曾在微信朋友圈热议过的人都要经过多番提醒才能恍惚想起。
-
艺术圈的撞车,纯属巧合,不免碰瓷
2017年6月10日 专栏
毕业季好看的不是凤凰花,而是千奇百怪的论文“撞车”,每个学校都有些此类故事——但结果雷同,手段老套,至为无趣。
-
艺术展的前言是怎么回事
2017年4月19日 专栏
把艺术机构(美术馆、博物馆、画廊)想象成创意火花集合体的人,多半犯了文青幼稚病。它们更像是被捆扎起来的大文件夹,真正的日常工作枯燥无味,再光鲜耀眼的内容到了这里都要变成一页页的A4纸。
-
新媒体有多新?
2017年3月23日 专栏
读大学的时候,每个月百十块钱的生活费都是通过存折到银行柜台支取,银行人不少,但却不像今日这么多。生活就这样平静缓慢,直到大门口装了一台自动取款机,舍友H经过几番观察研究,很是疑惑:“钱是哪儿来的?”这样的机器与我们既存的知识没有任何交叉,当时所有装模作样的解析都是异想天开的扯淡。
-
老大哥的镜子
2016年12月7日 专栏
朋友开车,雾霾太大,没看到信号灯,差点儿撞车,我们安慰他摄像头也看不清车牌号(此条信息非虚构)。所以说雾霾是中性的,我信,因为在雾霾的掩护下生活从监视器中消失了。
-
展览是一种翻译
2016年12月7日 专栏
展览,是要把作品所承载的观念、信息通过不同的视觉方式传递给他人,信息的有效传递要求动机、目标和手段相统一——即使是为了晦涩,也要努力向“看不懂”的方向努力。
-
背景板
2016年10月18日 专栏
前几天接到一张画家的名片,内容编辑、版式设计都得便携式浓缩型商业推广书之真传。姓名号最大。身份紧跟其后,辅以括号补充——这种手法很常见,如“一级美术师、研究馆员”与“(教授,或相当于教授)”成对出现。
-
老寒腿
2016年8月23日 专栏
最近上海举办题为“悯伤的史诗”的程丛林作品拍卖展——先声明,拍卖这事和我没一毛钱关系,“伤痕”这词却有恍若隔世之感——说是“隔世”,并不尽然,三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GDP都超英赶美了,伤口还没长好,世界比人变化快,旧恨未解,新愁又到。我没有和程丛林聊过,但感觉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开眼之后反倒不如不求甚解画些风情画过得踏实,明知可为而难为,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无声的呐喊
- 03 世界靠边站!雕塑要给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4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5 小而美的生活 --- 那些法南小镇的美术馆
- 06 犬奸
- 07 熊猫GG江湖指月录之六
- 08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09 “雨屋”如雨下不只是版权问题
- 10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水墨思维?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小而美的生活 --- 那些法南小镇的美术馆
- 03 世界靠边站!雕塑要给自己留出一席之地
- 04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5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6 熊猫GG江湖指月录之六
- 07 “雨屋”如雨下不只是版权问题
- 08 犬奸
- 09 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
- 10 回答一个问题:何谓水墨思维?
- 01 男性裸体像与同性恋
- 02 犬奸
- 03 往事丨84岁才有第一次个展,他50余年绘画生涯背后有什么故事?
- 04 周婉京:我还是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日记
- 05 一米民主
- 06 性侵不限于肉体,荒木经惟“缪斯”残酷物语
- 07 父与子
- 08 朱铭先生说:“人真多啊!”
- 09 赚钱就赚钱,别老cue未来
- 10 再识马蒂斯
本周热门资讯
浏览更多- 01 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得主肖峰捐赠毕生力作,杭州再添文化新地标
- 02 格物抒怀——张哲油画风景展,呈现自然的壮美诗篇
- 03 十三位历届约翰·莫尔绘画奖(中国)获奖艺术家在上海举办“绘画:当代景观”展览
- 04 一位70后艺术家的图像“三重奏”,吴翦展览在南京开幕
- 05 墨斋新展 井上有一与李华生的心画
- 06 肖江:在山里徒步,在午后出神
- 07 画什么都是一样的,星空间呈现张晖近作
- 08 苏富比 x 大悲宇宙作品「有诗的海滩」拍出140000美元
- 09 2020-2021 保时捷“中国青年艺术家双年评选”提名展亮相第九届 ART021 艺博会
- 10 她的笔下有光,艺术8·法国奖获奖艺术家白然个展开幕